close

在使用健走杖之後,感覺一派輕鬆,沒有負擔


 麥擱問啦!「行」就丟啦! 文/朱崇意

    最平凡的作為,往往產生最不平凡的效果。「走」在普羅大眾的生活中,是極其簡單而且又最為常見的肢體運動。走路的好處無論男女老少眾人皆知,尤其對體型肥胖的胖哥胖妹來說,起初考量到健康的因素,而且體重有礙觀瞻,易為他人說三道四,於是下定決心以走路的方式減少脂肪的囤積,但是在三分鐘熱度過後,體型未見改善,又需付出過量的體能,感受到走路的單調與乏味,在未見立即成果與體力上感覺疲累的雙重效應衝擊之下,片面認為走路減重是沒有效用與樂趣的運動,能夠持之以恆的人為數不多。

 

   然而,走路的方式區分為蹣跚走、 散步走、自然走、健步走、 全力走等諸多類型,在卡路里消耗效果研究中發現,就走路運動的時速 (km/hr),以消耗300卡所需時間 (min),計算每分鐘消耗熱量 ( ),其中以健走最為適合人體有效消耗身體熱量。對於健走有人認為需要快速度的運用雙腳向前邁進,在心理上主動感受到是一種較為劇烈的運動,事實不然。健走是較為和緩的肢體運動,比自然走路速度稍快,雙手手臂自然放鬆前擺,從肩膀開始擺動手肘彎曲呈8590度,讓手腕自然的前後擺動,但不要比肩高;腹部收緊小腹;背部站直,不要彎曲;臀部擺動,骨盆提高臀部,收緊骨盆;膝蓋保持柔軟,一直向前方;前腳先放腳跟,別讓腳向內或向外移動,後腳向前移動,用腳指離開。這樣的連續動作,促動身體向前前進,輕輕鬆鬆的體會健走的樂趣,如果加上隨身聽或是MP3的音樂陪伴,那真是快樂的「向前行」。

 

    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,受到富聲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一群愛好健走的志同好友邀約,參予了「爲健康而走」的實際體驗中,親身經歷健走所帶來的樂趣。在陽明山公車總站集合地點,見到參加的同好人手一杖,精神奕奕、神采飛揚,臉上的表情顯得分外興奮和愉快。由於本人是第一次加入健走行列,對使用健走杖十分陌生,董事長夫人親自擔任教學老師,並且一對一的教導如何運用健走杖,在她耐心的指導下,很快的初步學會操作健走杖的要領與技巧,經過老師的檢驗合格後,認為本人具有運動天份與肢體節奏,內心頗有成就感。出發時刻來到,在董事長夫人一聲號令之下,展開第一次運用健走杖的旅程。

 

    出發初期對健走杖尚不習慣,使用亦非得當,但在沿途中,細心觀察隊友使用健走杖的姿態與動作,以及董事長夫人隨隊機動叮嚀與指導,對於使用健走杖需注意與改進的姿勢和技巧,逐動逐次琢磨中,漸漸領悟出健走杖使用的要領。通常徒手健走遇到上坡路段時,身體需前傾雙腳與雙腿承受全身的重量,漆蓋的壓力增加,並需要消耗的腿力增大,體力非常耗費,走到頂端時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,氣喘如牛景況真實呈現。如果是下坡路段,雖然較不費力,但是雙腳與雙腿依然承受全身的重量,關節部分易受到壓迫,造成腿關節軟骨因受到重力壓迫較易磨損。在得到健走杖的協助下,對我來說上、下坡變得輕而易舉兩腿輕輕鬆鬆,不再擔憂上、下坡的考驗。因為健走杖就是雙腳與雙腿的輔助工具,可以承擔身體體重的壓力。走到上坡時,在雙手與雙臂自然擺動下,健走杖順勢提供了人體所需爬坡的力度,人體腳力與腿力受到健走杖的協助,幾乎可以分擔三分之一來自於自身體重的重力,爬坡的感覺格外輕鬆。下坡時,健走杖移到較為前方位置,承擔身體前傾的力量,減低膝關節的壓力,可以保護膝關節軟骨避免磨損。路途中有數個上、下坡,甚至於有陡坡,在使用健走杖之後,感覺一派輕鬆,沒有負擔。有健走杖支持真好,上、下坡再多來也不怕,健走甘之如飴,一杖在手樂趣無窮。有了健走杖的依靠與幫助,健走-安啦!

 

    美國著名心臟外科主治醫生保羅.懷特博士,首先提出了「腳是人體第二顆心臟」的說法。人的老化是從雙腿開始,如果能及早鍛練雙腿,可以預防身體衰老、促進健康、輕鬆減重,相對的也減少體力的負荷。從人體肌肉結構來看,人體全身有近六百條肌肉,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身,走路需要使用到兩百條以上的肌肉,平時如未保持肌肉的彈性與韌性,肌肉的持續力會隨年齡增長日漸衰退。人活到了六十多歲握力、臂力、背力等上半身肌力仍可以有二十多歲時的七成左右能力,但是下半身腿力卻只剩下約四成。

 

    運動幾乎全靠大腿、小腿的肌肉來回操作,方能產生跑、跳的動能。一旦這些肌肉衰弱或是萎縮,不僅無法維持正確姿勢,而且容易亦產生疲勞、膝痛、腰痛等現象,就連最簡單的上下樓梯都會感到雙腿無力、氣喘吁吁,其原因歸咎於下半身肌肉不夠強健。鍛鍊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,健走就是最理想、效果最大的運動。為了維護身體健康與雕塑美麗的身材,健走是多重運動中最有效果,很多國家現正風行,成為健身新風潮。

 

    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似乎已是中老年人的通病。根據統計,全台灣年逾50歲的中老年人,每2人就有1人罹患不等程度的病症,一走路就會疼痛,不少人因為無法忍受痛楚而整天待在家裡足不出戶,到戶外趴趴走的興趣缺缺,導致症狀惡化速度加快,最後真的就走不動了。關節炎似乎是中老年人心中的痛,甚至是時尚的毛病。關節炎通常會以四大症狀表現,一、是疼痛;二、是關節變形、腫脹;三、是早上起床感覺僵硬,下床活動或運動後,症狀稍稍紓緩;四、是關節活動時會發出喀喀聲音。就疼痛方面來說,如果是O型腿的人,身體重量大都落在關節內側,這個部位較易出現磨損及疼痛。相反的,X型腿的關節疼痛幾乎都出現在外側,且腳多曲度越大愈歪,變形的就會愈厲害,疼痛度也就愈為增加,甚少有例外的情況。

 

    腳是人的第二顆心臟。必須要有正確的保養與認知,方能延續腳步的健康與人體長壽的生命。在醫院常會見到中老年人坐輪椅的情形,多半是因為退化性關節炎導致無法行走,其實,運動是可以增強軟骨組織海棉作用。因為,軟骨就像一塊吸滿水分的海棉,當我們走路時,腳往下踩的那一刻,身體重量向下壓,軟骨裡面的關節滑液就會被擠出;腳往上提時,身體的重量消失,關節滑液又回吸到軟骨組織裡面,形成一個一進一出的動態平衡。就在關節滑液進進出出之際,營養成分才能進入軟骨組織裡面,維持軟骨的健康與潤度。但是,大多數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來怕痛,二來也擔心運動會增加關節的磨損,不敢走動,整天就坐著不動,軟骨缺乏關節滑液帶來營養成分的滋潤,時間一久,出現的問題將更嚴重。

 

    美國醫學博士史塔曼博士著作《走路!不要跑步》(alk, Don't Run)一書中提到,「健走是一項完美的運動」,健走的要求須走路跨大步、速度較快、雙臂擺動、抬頭挺胸,比慢跑安全,也比散步有效。對於平時很少運動或30歲以上的人,在沒有作熱身運動後,貿然實施跑步,膝關節、肌腱等,很容易受到拉傷。所以,德國體育運動學專家克勞思.柏斯說 ,健走比慢跑安全,比散步有效,使人健康並保持健康。


    簡單又方便的健步走,其實是亙古彌新的養生運動,尤其在健走杖的加持下,勵行規律且持續的健走,就好像存入生命銀行的「健康生活儲金」,你付出時間,生命銀行給的利息是更長的壽命。走出青春,走出健康,走出活力,走活亮麗的人生,「行」就丟啦!


本文摘自:北歐式健走愛行者使用心得第二集

頁次:p30-p35


TNWA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官方LINE

 

 

TNWA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官方FB

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(TNWA)官方網站

 

 


愛行者使用者心得手冊索取地點

愛行者健康生活館門市資訊

【台北敦南店】(02)2732-1539/台北巿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200巷14弄8號一樓

【台中大業店】(04)2310-3139/台中市南屯區大業路318號1樓

【高雄文化店】(07)225-1413/高雄巿苓雅區中正二路45號B1(位於捷運站內,往4號出入口處)

【高雄凹子底店】(07)550-8137/高雄市鼓山區博愛二路21號B1(位於捷運站內,往4號出入口處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行者健康生活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