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愛行者健走(Exerstriding),是左、右手各持愛行者健走杖(Exerstrider)一前一後擺動健走,有如在乾地上滑雪,其發明人為美國TOM RUTLIN先生。TOM是國際知名健身權威,也是美國滑雪學會認證的教練。長年出征各項競技賽事。1985年春天,其參與新一季的賽跑訓練,為減輕因運動傷害所造成的下肢疼痛,進而發明了「愛行者健走」,這是利用手臂對其特殊設計的愛行者健走杖(Exerstrider)施加推力,來帶動下半身前進,可同時鍛鍊上半身的肌肉與減輕下半身的負擔,使上半身與下半身的律動相輔相成,而達到減輕傷害卻提升效能的全身運動。TOM自1988年開始教學。嗣愛行者健走被以「北歐式健走」(Nordic Walking)之名稱推廣到歐洲,並陸續衍生出二、三種健走法,使持桿健走成為繼瑜珈、皮拉提斯之後歐美最炙手可熱的運動。台灣則迄民國98年(西元2009年)二月由敝司引進,取其英文諧音譯為「愛行者」健走。依照國際北歐健走協會(簡稱INWA,成立於2000年)對北歐式健走的定義:「使用特殊設計的桿子來健走。」愛行者健走法(Exerstride Method Nordic Walking)的「握手與幫浦把手(pump handle)」技巧,被證明是北歐式健走中最安全、最有效的健身方法。因為它著重的是有效的增進「身體機能」,而非「身體技能」。目前歐美已有千萬人從事這項運動,芬蘭國防部更將持桿健走列為新兵體能訓練方法(註一)。
愛行者健走是一種協調的全身運動
愛行者健走,幾乎讓每個主要的肌肉,在身體律動中被牽動鍛鍊,圖示如下:
由於全身主要的肌肉一起參與運動,研究顯示,可以讓人輕易地燃燒超過25%的卡路里,而不會因此有更辛苦的感覺(註二)。隨著施力的增加,高者尚能多增加燃燒75%的熱量,而不須提高速度或跨步的節奏。
藉著動員額外的肌群來增加須氧量,在沒有察覺到改變力道的情況下,心跳頻率每分鐘也增加了10至15下(參註二)。
上半身肌肉為對抗每一跨步的阻力而反覆的收縮(側身肌肉每英哩收縮900下,而腹部肌肉每英哩收縮1800下),將逐漸強健所有受牽動肌肉的力量與肌耐力。
愛行者健走減輕下半身關節壓力負擔
當上半身的肌肉開始承載身體部分的重量,對髖關節、膝蓋與腳造成傷害與疼痛的壓力即可減輕多達30%(註三)。根據一個有名的整型外科專家所述,愛行者健走是「對任何人都好的運動,由其對那些早衰性關節退化或膝蓋手術後復健的人」(註四)。
愛行者健走能改善姿勢與增進平衡感
上半身肌肉承載體重壓力與身軀肌肉的收縮,刺激手臂與脊椎的骨骼,而有助於維持與塑建骨質密度。對那些姿勢不正的人,腹肌、闊背肌、束脊肌在健走同時的收縮,導致姿勢挺直,且逐漸增強肌肉,造就更好的整體姿態。
對那些有平衡感問題的人(例如多發性硬化症、周邊血管炎,部分腳掌截肢或中耳問題),從使用桿子創造兩個額外支撐點所增加的平衡感,造成更多穩定的結果。
愛行者健走生物力學
將愛行者健走益處發揮到極致的秘密,是適當的手臂擺動,與因此產生的生物力學上的槓桿功效。手臂應該維持一定的姿勢(握手的姿勢)與肩膀的關節(支點)形成第三類槓桿。為排除來自桿子的阻力(抗力點)而施加的推力(施力點),主要係來自非常靠近肩膀/關節/支點的肱骨(上肢骨頭)上的胸大肌、大圓肌與闊背肌的運用,如下圖示。
肩膀關節與施力點的距離越短,這個第三類槓桿的機械效益就越小。槓桿越長(手臂延伸得越長),機械效益也越小,因此必須施加更多的力量。延伸的手臂是這個特殊第三類槓桿可以達到最長程度的形式。這樣低度的機械效益等同提升能量的消耗率。以運動獲益的觀點而言,動作必須符合生物力學的效益(使身體依照其自然形成的動作、移動程度與範圍來運作)而同時盡可能達到消耗能量的效果(使卡路里的消耗與肌肉鍛鍊極大化)。由於第三類型槓桿的無效率,施力的強度大過經由桿子傳遞的力量(抗力)的好幾倍。
雖然愛行者健走時,上半身好像只有手臂在動,然而整個上半身的「生物力學」(手臂、肩膀和整個身軀)可能比一般走路的下半身還要複雜得多。因為愛行者健走用到這麼多的上半身肌肉,所以沒有任何一肌肉的運動強度是被逼近極限的。用如此多主要肌肉成千上百次的收縮來做全身運動,是愛行者健走真正的秘密。
愛行者健走的技巧
ㄧ、握手姿勢
愛行者健走時,手臂要抬高到「握手姿勢」,但不要為了讓手臂完全伸直而鎖死手肘,應該要讓手肘有些微舒適的彎曲。「握手姿勢」是發揮愛行者健走最大效益的第一個關鍵要素。雖然比起走路,愛行者健走的手臂會向前更為延伸,但是當手臂向後擺動時,則不需要太後面,圖示如下。
二、幫浦把手(Pump Handle)-即舊式手動抽水機汲水把手技巧:
愛行者健走的正確方法是,藉由做出如同鐘擺的擺盪動作一般來移動整個手臂。圖示如下。
正確的使用手臂,會讓最大規模的肌肉獲得牽引鍛鍊,則愈能提高新陳代謝率(愈多卡路里能被消耗),以及愈好的心血管發展水平,同時肌肉或關節則受到愈少的壓迫。
三 、輕握把柄:
愛行者健走杖的握把有左、右手之分,且無套手帶,其符合人體工學之設計,讓您可以花最小的力量而得到最大的控制。永遠努力保持放鬆輕握桿子的把手。緊抓著桿子只會造成手和前臂的緊張、疲勞。
四、讓桿子輕輕落地:
愛行者健走時,當手臂向前擺動如同鐘擺一般的成為握手姿勢,桿子的橡膠鞋套將會自動著陸在「對的」位置,而桿子也將與地面有著「正確的」角度(不是90度)。只要輕輕的握住桿子,則當推動桿子前進時,桿子的橡膠鞋套將會自動離開地面,移向正確的位置來著地。切記!不是將桿子舉起來,然後再放下去,而是要讓桿子的橡膠鞋套輕輕地著陸,且直到桿子的橡膠鞋套接觸地面的那剎那才應該對桿子施力,如此會讓安全性和效果極大化,同時也增加了橡膠鞋套的壽命。
愛行者健走上、下坡
當健行上山坡,愛行者健走會讓您使用身軀的肌肉、肩膀和手臂來幫助身體推進,同時減輕很多髖部、膝蓋和腳踝的壓力。依照J. Richard Steadman博士(著名的骨科醫生)的見解,體重155-165磅的人(註:1磅=0.45359公斤),使用桿子每走一英哩(註:1英哩=1,609.3公尺),可以減少下肢大約六公噸的累積衝擊力。如果您還背著一個40-60磅重的背包,減輕下肢壓力益顯重要。愛行者健走這左右協調平衡的全身運動,讓走路變成像四輪傳動車般,既輕鬆省力又有高度的穩定性。尤其下坡的時候,只要微微屈膝,讓愛行者健走杖與坡面維持90度,就有四個和地面接觸的點。如此愛行者健走,可以得到最大的抓地力而預防摔倒;而其能減輕下肢關節壓力負擔,則不在話下。如遇溼滑地形,應暫時拿掉橡膠鞋套,改用愛行者健走杖底的碳鋼尖端行走。而遇到階梯地形,則可改用「雙重點杖」法(Double-poling),即兩根桿子的橡膠鞋套和腳同時落下,換言之,做「雙重點杖」的時候,兩隻手臂的動作一致,而非原「對角線跨步」方式擺動手腳,如此不但有利行走,亦可強化腹部肌肉。
愛行者健走杖,有別於登山杖
愛行者健走杖的設計,讓步行者可用以走在木質地板、混凝土、柏油路或沙灘上。甚至被當成登山杖走遍美國阿帕拉契山徑。愛行者健走杖底,除有碳鋼尖端,外並套有專用的橡膠鞋套。這橡膠鞋套能提供極佳的吸震力與抓地力。橡膠鞋套的「鞋尖」,與桿子行進的方向相反,如圖示。橡膠鞋套屬於消耗品,是整支愛行者健走杖中,唯一須要替換的部分。愛行者健走杖的握把,分左、右手,並設有喇叭型平台,且無套手帶,讓使用者能舒適方便的施力而不須緊握桿子。
愛行者健走杖的桿身,二截式,鋁合金材質。桿子較下方標示有對應身高尺寸的刻度。使用者可循該刻度迅速調整到適合自己身高的尺寸。其減緩震動力的程度,就如同為各別身高特製尺寸的非伸縮桿般。
愛行者健走,居家健身、登山健行兩相宜
愛行者健走法,能有效鍛鍊上半身肌肉,並減輕下半身關節壓力負擔,不但上坡、下坡輕鬆愉快;平日居家健身,這簡單易學,安全易行的全身運動,不但兼具有氧運動與肌耐力訓練能效,佐以健走結束的拉伸運動,非常有助於養成個人規律的運動習慣,適合各年齡層與各種體能狀態者參與,特別是忙碌的上班族與銀髮族群。值得大家學習利用。
註一:Nordic Walking USA. 2009. Army Recruits in Finland to Shape Up With Nordic Walking Poles. July 16.
註二:Rodgers CD, VanHeest JL, and Schachter CL. 1995.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Submaximal Walking with Exerstriders. Med. Sci. Sports Exerc. 27(4):607-11.
註三:John Willson, Michael R. Torry, Michael J. Decker, Thomas Kernozek, and J.R. Steadman 2001. Effects of walking poles on lower extremity gait mechanics. Med Sci. Sports Exerc. 33(1): 142-147.
註四:J. Richard Steadman, M.D., Michael R. Torry, PH.D. and Michael Decker, M.S. Uphill & Down Healthier Walking With Poles. Health+Fitness(Spring Edition).
TNWA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官方LINE
【台北敦南店】(02)2732-1539/台北巿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200巷14弄8號一樓
【台中大業店】(04)2310-3139/台中市南屯區大業路318號1樓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