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歐健走活動不僅改善了視覺障礙學員之走路姿勢和平衡能力,促使他們更願意走出戶外參與身體活動
一路向「北」,乘「桿」而行-北歐式健走運用於視障族群研究論文擇要 文/王聖雄、闕月清
一、 前言
因緣際會之下接觸北歐式健走活動,發現此活動適合各年齡層的及能力不同個體參與,是一項有助於提升身心靈之身體活動,國內視障者除了參加一些有組織性的活動,如協力車、定向行動以及個人項目如游泳及太極拳外,此類族群參與戶外活動並不多,Skaggs與Hopper (1996) 的研究報告指出視障者和明眼人相較,體脂肪較高,肌力和耐力較差,較多心血管問題,則需要更多動態且戶外的身體活動,他們都很渴望享受陽光的溫暖及照在他們身上的舒適感。另外,Lieberman與Stuart (2002) 研究結果卻發現,聾盲障礙成人期望參與的休閒活動包括社交活動、適性活動、舞蹈、划船和戶外娛樂活動等。因此為了探討視障者參與戶外活動的機會與學習經驗,特選用北歐式健走活動協助他們走出戶外享受運動的樂趣。
身為教師或體能指導員要考量學生的個別差異與特殊需求,適性調整教學與內容,才能進一步設計適合的體育活動 (闕月清,2003,2004)。為了協助新北市某重建院視障者學習北歐式健走動作技能,特透過精心設計適性的北歐式健走課程,進而進行招募活動志工,實施為期三個月的北歐式健走活動,提供他們多元學習與選擇運動項目的機會。本次學員為20位視障者,學習過程親身體驗活動中的酸甜苦樂,例如活動前是既害怕又怕受傷害的心情,活動進行中享受探索北歐式健走的奧秘,以及活動結束後透過分享學習豐盛成果的喜樂。
二、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
(一) 學員期待多元化效益
學員對此活動多元效益的看法,分為三類:
1. 認知部分:學員認為健走30分鐘會有效果。
2. 技能層面:學員藉由學會北歐式健走,訓練腿部及核心肌群以及平衡能
力,並在活動中感覺到流汗的舒暢。
3. 情意層面:學員認為北歐式健走是一項具深意義的活動,讓他們有機會
聆聽自己的身體聲音,進而提升自我效能。
(二) 學員對北歐式健走活動有所期待
學員之前未聽過此活動,都是第一次參與此項活動,對於個人也有很大預期
與期待,學員對此活動的期待看法,分為三種類型:
1. 時間:期待能提供較多增加練習機會和實際活動時間長。
2. 活動:期待自己會喜歡這項活動,提供自我另一種新的且戶外的運動。
3. 自我認知:希望此活動可變成生活中一種活動習慣,讓身體能持續達到
進步的成效。
(三) 學員過去運動時遭遇內在與外在兩種阻礙
學員知覺其運動阻礙,分為以下兩種阻礙因素:
1. 外在因素:分場地設備、行動與交通需求及教師教學等阻礙
2. 內在因素:個人視覺缺損、動作學習與心理產生恐懼等阻礙。
以上障礙因素皆會造成視障者心理障礙,如果能排除這些障礙,提供視障
者安全且舒適環境,讓他們運動起來比較能減少心理障礙。
三、 探索北歐式健走活動的奧秘
(一) 學員運用身體部位學習使用健走杖
健走杖使用與一般手杖及視障者手杖使用有所差異,健走杖高度調整主要是
按照個人需求所設計,可因應各人差異性。使用健走杖分為三部分:
- 轉動中間卡榫調整符合身體高度,學員所使用步驟先把器材轉鬆,手握
著把手,並且調至胸部與乳中穴位置,也有人提到是劍凸位置。
- 調整健走杖底部小鞋墊,學員瞭解鞋尖要朝後,利用雙腳夾住,最後再
利用手去觸摸調整。
- 第三部分確認左右手握把,學員觸摸握把方向確認凹槽位置,或去觸摸
握把上英文字母L為左手、R為右手,最後也有觸摸握把的勾槽是要靠外面的方向。
在健走杖學習技能練習時,三位學員確認健走杖高度要利用身體的部位來做
個人定點,鞋墊的調整利用個人雙腳來輔助,最後左右手握把則使用觸摸
方式來做確認。
(二) 學員逐步達成所設定目標程度
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察覺與感受、自我效能及自我評量相當重要,可顯示出自
我獨立性程度。活動中學員自我評估皆達到六、七成目標,以肌力提升、肺
活量以及腰部核心肌群為主。其中一位學員之前走路也有偏左或偏右的狀
態,經過此活動後狀況減少,平衡感越來越穩定,顯示此活動有讓學員達到
全身運動的效果,相對提升身體機能。
(三) 學員面臨學習階段困難及發展出自我解決模式
其中有位學員認為:教師,在教導使用健走杖技能時不夠明確,應給予明確
指示和更多學習的技巧,例如觸摸等。也有學員認為因視覺功能損傷,所以
環境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考量,須避開障礙物以及夠寬廣,所以事先要有人引
導與帶領熟悉與習慣環境,然後再使用健走杖操作一次。另外,有提到志工
方面,人數較少,盡可能更多,因全盲者需要一對一協助與指導。
(四) 視障者比較目前使用手杖與北歐式健走杖的差異
學員也對兩者進行差異分析,他們認為一般所使用的手杖不能拿來運動,但
探測物體、確認前方障礙物、方位與定向引導,這些皆是手杖所能做到的功
能,健走杖就無法做到。然而,健走杖則功能較多,具有全身健身的效果,
是為了走路所設計的輔助運動器材,讓人很有自信抬頭挺胸往前健走,但就
器材費用上有點貴,所以希望相關單位給視障者優惠或補助。
(五) 多方再設計是為了讓活動更加完善與順利進行
建議我們需改進的地方,指出場地應空曠且無障礙物出現;而教師教導上應
該講解更清楚,也須按照個別差異去做修改;聲音引導太多,容易造成辨識
干擾;環境中上下坡與轉角需要志工協助;可融入教學道具,例如拍手教具;
教導課程可融入更多健走杖健身操;最後認為活動時間太短,活動量不夠,
建議每次一個半小時時間。
四、 分享豐碩的成果
(一) 學員展現正向的運動成果與情緒感受
學員對於此活動的感受為蠻好的、快樂、很不錯及期待下次到來,皆為正向
的感受。三位學員喜歡此活動,原因為北歐式健走有以下功能適合提供給各
方所需要的人士來參與:
1. 全身運動
2. 訓練手臂力量
3. 增強核心肌群
4. 增加平衡感
5. 減輕膝蓋負荷
(二) 學員增加了一種可選擇的活動或運動項目
本活動提供一個新興且戶外的北歐式健走活動,跟上時代潮流趨勢。不僅提
升學員生理能力,心靈上也獲得放鬆,而且還讓學員走出戶外參與團體性運
動,培養社交能力。
(三) 繼續參與北歐式健走
經歷幾個月後,活動結束,三位學員皆述說出自己未來還會繼續參與北歐式
健走活動,因為覺得這項活動的確有健身效果,心情上很快樂,並且可以走
到戶外從事健走。另外,也需要單位與團體來協助他們繼續從事此項活動。
(四) 學員對北歐式健走產生認同感
學員對於活動非常認同與喜愛,且很樂意把此活動推薦與介紹給其他人,因
而把好的經驗分享出去。介紹包括以下幾種內容:
1. 提升生理機能:訓練肌力、增加肺活量與平衡感及減少關節壓力與傷害。
2. 提升心理方面:感覺蠻舒服的、心情能放鬆下來。
3. 環境及教學:讓他人知道運動環境安全、提供視障朋友觸摸並示範此活
動之技
五、 結論
參與北歐式健走的學員學會使用健走杖、將健走杖融入暖身操與伸展操、步伐練習、上下樓梯及上下坡等相關技能。因健走杖的使用而產生極大的興趣,使得學員一開始就產生了極高的學習動機,進而提升繼續參與此活動的意願。北歐健走活動不僅改善了視覺障礙學員之走路姿勢和平衡能力,促使他們更願意走出戶外參與身體活動。
參考書目
闕月清 (2003)。身心障礙學生之體適能提升。學校體育,13 (5),36-41。
闕月清 (2004)。臺灣適應體育的發展。TAPAS雜誌,12 (2),18-19。
Lieberman, L., & Stuart, M. (2002). Self-determined recreational and leisure choices of individuals with deaf-blindness.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& Blindness, 96 (10), 724-736.
Skaggs, S., & Hopper, C. (1996). Individual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: (2000).A review of psychomotor behavior. 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, 13, 16-26.
編者註:闕月清教授與王聖雄理事,皆為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會員。
此篇北歐式健走運用於視障者研究論文,屬國內外首見,深具參考價值。
TNWA台灣北歐式健走協會官方LINE
【台北敦南店】(02)2732-1539/台北巿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200巷14弄8號一樓
【台中大業店】(04)2310-3139/台中市南屯區大業路318號1樓